不蔓不枝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màn bù zhī
基本解释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出处宋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的典故
水中、陆地的花儿,可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因为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没有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中间通透,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不蔓不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拿在手里玩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蔓不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衣锦褧衣 | 《诗 卫风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 郑风 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
一门心思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老实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卑谄足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褒善贬恶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动荡不定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鸿鹄将至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空口无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百无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