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a>成语词典野有饿殍野有饿殍的故事

野有饿殍的成语故事


野有饿殍

拼音yě yǒu è piǎo

基本解释饿殍: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出处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


暂未找到成语野有饿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野有饿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衣木食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束手无策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忧喜交集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