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不相往来的成语故事

拼音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基本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的典故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老死不相往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钱太守 |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
超俗绝世 |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
默不做声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
想望丰采 |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
孜孜以求 |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
群龙无首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珠宫贝阙 |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
经纬天下 |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
心烦意乱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恐后争先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