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a>成语词典短中取长短中取长的故事

短中取长的成语故事


短中取长

拼音duǎn zhōng qǔ cháng

基本解释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出处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暂未找到成语短中取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短中取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斗筲之人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草衣木食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反求诸己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活蹦乱跳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