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a>成语词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故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成语故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拼音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基本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暂未找到成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绝长续短 《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动天地,感鬼神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响答影随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反唇相稽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唯物主义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