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
词语解释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
⒈ 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
例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报也。——《宋史·胡宏传》
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吴。——《吴越春秋》
英stoop to conquer; firm resolve in danger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ation;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引宋 苏轼 《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嘆功名之不立。”
《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於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
明 张凤翼 《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
《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
国语辞典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
⒈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见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也作「悬胆」、「尝胆」、「尝胆卧薪」。
引《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彊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
近动心忍性 生聚教训 忍辱负重
最近近义词查询:
同志的近义词(tóng zhì)
目次的近义词(mù cì)
孤寂的近义词(gū jì)
念头的近义词(niàn tou)
纪念的近义词(jì niàn)
轻松的近义词(qīng sōng)
知法犯法的近义词(zhī fǎ fàn fǎ)
专门的近义词(zhuān mén)
浪费的近义词(làng fèi)
恰似的近义词(qià sì)
极度的近义词(jí dù)
指正的近义词(zhǐ zhèng)
器材的近义词(qì cái)
本地的近义词(běn dì)
土壤的近义词(tǔ rǎng)
超越的近义词(chāo yuè)
顿首的近义词(dùn shǒu)
伤害的近义词(shāng hài)
进入的近义词(jìn rù)
违法的近义词(wéi fǎ)
承平的近义词(chéng píng)
查抄的近义词(chá chāo)
依照的近义词(yī zhào)
痛苦的近义词(tòng kǔ)
客人的近义词(kè ré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