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中断的近义词(zhōng duàn)
潜匿的近义词(qián nì)
学习的近义词(xué xí)
雇主的近义词(gù zhǔ)
商店的近义词(shāng diàn)
补助的近义词(bǔ zhù)
天然的近义词(tiān rán)
改变的近义词(gǎi biàn)
破产的近义词(pò chǎn)
一致的近义词(yī zhì)
睡觉的近义词(shuì jiào)
谁人的近义词(shuí rén)
建设的近义词(jiàn shè)
眉飞色舞的近义词(méi fēi sè wǔ)
时兴的近义词(shí xīng)
安宁的近义词(ān níng)
奇特的近义词(qí tè)
打点的近义词(dǎ diǎn)
毋庸的近义词(wú yōng)
充数的近义词(chōng shù)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附近的近义词(fù jìn)
通同的近义词(tōng tóng)
特意的近义词(tè yì)
源源不断的近义词(yuán yuán bù du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