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
词语解释
准则[ zhǔn zé ]
⒈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例行为准则。
英norm; standard; criterion;
引证解释
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引唐 梁宝 《与赵神德互嘲》句:“赵神德,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準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 汉 魏 古诗,以尽乎 郭景纯、陶渊明 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準则。”
陈毅 《六国之行》诗:“準则昭天下,精神重 万隆。”
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臣不如 亮。’”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準则 尧 禹,绍述 商 周。”
⒊ 犹标志。
引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 鸡笼山,葱翠层迭,而 南山 南北峙,泛海者以 鸡笼 为準则也。”
1. 标准;原则。 《南齐书·张绪传》:“晋氏 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梁宝赵神德》:“宝 面甚黑,厅上凭案以待。须臾 神德 入,两眼俱赤。至阶前, 宝 即云:‘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答云:‘入门来,案后唯见一挺墨。’”
⒋ 以之为准则。
引《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仲尼 慎祭,常若神在,君准则大圣,亲之 桐柏 奉见庙祠。”
国语辞典
准则[ zhǔn zé ]
⒈ 法式、标准。也作「准式」、「准式」。
引《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
近法则
最近近义词查询:
切断的近义词(qiē duàn)
谈判的近义词(tán pàn)
休息的近义词(xiū xī)
早年的近义词(zǎo nián)
体贴的近义词(tǐ tiē)
喜欢的近义词(xǐ huān)
碌碌无为的近义词(lù lù wú wéi)
恶毒的近义词(è dú)
生成的近义词(shēng chéng)
俊美的近义词(jùn měi)
遗书的近义词(yí shū)
学问的近义词(xué wèn)
引领的近义词(yǐn lǐng)
近似的近义词(jìn sì)
挺进的近义词(tǐng jìn)
正路的近义词(zhèng lù)
节拍的近义词(jié pāi)
也许的近义词(yě xǔ)
哲学的近义词(zhé xué)
除去的近义词(chú qù)
似乎的近义词(sì hū)
地方的近义词(dì fāng)
首都的近义词(shǒu dū)
战胜的近义词(zhàn shèng)
会聚的近义词(huì jù)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