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宋代]: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鉴赏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词将别时的关爱,别后的思念,借着自己的以往生活经验来表达。闲闲道来,余味甚足。

  上片写别时。首韵劝勉欧阳国瑞不要再因“春阴”而逗留不去,应早日出发,因为整个春天都没有不阴的时候。这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余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余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情”与“客路”———这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生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难以对人生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下片叙别后相思。古人曾经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赠行人,过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与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作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风景,信手拈来,贴切如画,颇见生活趣味。

辛弃疾简介

唐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 辛弃疾的诗(792篇)

猜你喜欢

海幢寺

李符清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见招。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遥。

小艇呼蜑人,驾以木兰桡。僧雏解好事,为我茶瓜要。

赤岸道中呈斯远

宋代赵蕃

小雨洗红叶,青山舒白云。

秋风有奇处,我友得平分。

三忠祠

明代孙绪

拂袖拜三贤,云霞映暮天。孤忠徒自许,一死竟谁怜。

玄化昭心事,丹诚付简编。明禋逢盛世,肸蚃自年年。

浣溪沙 其三

唐代张泌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滕县

明代杨起元

畴昔之京国,荒凉见兹县。今我复斯来,甫田昔为佃。

颇闻长官仁,招集得民便。麦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践。

秋夜

宋代方一夔

露白初濡木,星虚渐集房。蛾飞争堕水,鱼退急投梁。

捣练堤防冷,收禾准备荒。只愁枣红地,万马逐残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