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黄机的诗 > 忆秦娥·秋萧索

忆秦娥·秋萧索

[宋代]:黄机

忆秦娥·秋萧索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忆秦娥·秋萧索鉴赏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黄机简介

唐代·黄机的简介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 ► 黄机的诗(104篇)

猜你喜欢

丙寅正月十日召诸王臣工集重华宫联句

弘历

韶年和乐会周亲,丽藻同赓翰墨臣。宴借传柑先令节,俗沿桃菜协良辰。

矞云已报三阶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声多催腊尽,梅花香发竞时新。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 其二

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贤躅,书筵继老成。声容陪夙昔,论议想平生。

节与盘山峻,名随沇水清。草堂空旧隐,松月为谁明。

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五

宋代释道宁

摩竭正令,未免崎岖。少室垂慈,早伤风骨。腰囊挈锡,辜负平生。

炼行灰心,递相钝致。争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五片,黄鸟一声两声。

城南林园避暑示道友

宋代张方平

不必山林远,且离朝市喧。前轩好风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须忆故园。八琼还返事,聊更话根源。

咏张丽英 其二

清代屈大均

被发卧盘石,红颜朝日光。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

复愁十二首 其三

唐代杜甫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